山东文学·下半月网站:http://shad.qikan.com
论坛 |
网络版
| 博客 |
纸版订阅
首 页
在线投稿
读者留言
刊社简介
2009年第2期
手机版
语音版
原貌版
更多过刊查询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3期
2011年第2期
2011年第1期
2010年第6期
2010年第5期
2010年第4期
2010年第3期
2010年第2期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12期
2009年第11期
2009年第10期
2009年第9期
2009年第8期
2009年第7期
2009年第6期
2009年第5期
2009年第4期
2009年第3期
2009年第2期
2009年第1期
2008年第12期
2008年第11期
2008年第10期
2008年第9期
2008年第8期
2008年第7期
2008年第6期
2008年第5期
2008年第4期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2期
2008年第1期
2007年第12期
2007年第11期
2007年第10期
2007年第9期
2007年第8期
2007年第7期
2007年第6期
2007年第5期
2007年第4期
2007年第3期
2007年第2期
2007年第1期
2006年第12期
2006年第11期
2006年第10期
2006年第9期
2006年第8期
2006年第7期
过刊回眸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3期
2011年第2期
[经典回放]
油月亮
贾平凹
[小说]
平安的羊群
王宝国
小说四题
王春玲
红手绢,花手绢
庞继光
[散文随笔]
母亲的小屋
董忠堂
回故乡
王离京
万历皇帝的荒诞与自私的悲哀
孟庆龙
崂山之恋
陈玲玲
[诗歌]
担当(外一首)
李庆贤
一个清冷早晨的心情(外一首)
冯彦军
一定有人到过那里
顾文武
听笛子曲《姑苏行》
邓荣河
春秋咏叹(组诗)
周安忠
[文学评论]
瓦尔登湖畔的仁者与智者
赵 颖
九十年代《受活》等长篇小说的村史意识
皇甫风平
读小说《团圆饭》有感
张 昕
帕梅拉的话语权之争
常远佳
浅析《骗子蚂蚁》的写作技巧
杨悦庭
论张爱玲小说对病态人生与丑陋亲情的表现与批判
史大丰
从远古神话中回归的精神家园
赵春蓉
一曲挽救民族危亡的英雄颂歌
璩存峰
浅析《老人与海》中的悲剧人生
郭淑丽 姚温丽
论《黛茜·米勒》中的文化冲突与国际主题
陈洪江
黄庭坚巴渝词初探
王亚培
华兹华斯与王维隐逸思想的比较
石发亮 王致奎
李东阳《麓堂诗话》名称考论
司马周
忒勒马科德——《尤里西斯》叙述技巧演变的缩影
张军丽 赵 雪
“存在”探索之路的奇观
柴 琳
一曲伊甸园的挽歌
郑军荣
狂欢化视角下的《仲夏夜之梦》
李丽娜
霍尔顿矛盾性魅力解读
杜慧春 叶忠华
《一场美国梦》中的存在主义评析
张长江
浅析《傲慢与偏见》片断中的权势关系
王 炤 李 虎 董家丽
试论高阳历史小说的创作态度与文体特色
谢正宇 刘冠群
从桃园三结义看《三国演义》的传播
景圣琪
文学创作中的联想思维
宋久生
《金色笔记》中解构主义思想与策略分析
邓琳娜
生的艰辛 爱的守望
李炎超
《嘉莉妹妹》的美国梦
马 烁 李 敏
贾元春命运探微
王 素
“真”“善”“美”的追寻
张 苹
中西文学语境下的英雄形象分析
赵 耀
论弗洛斯特“反复”技巧的奥妙之用
池小泉
新生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迷失
宋 晓 许 珍
探索 开拓 建设
权 晶
爱情的缺失 生命的孤独
蒋小兰
对《霍华德庄园》的“联结”主题解读
刘楠楠 孙建中
[学院派论坛]
“慎独”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张 岩
赛事解说的“硬伤”及其“疗治”
吴丽萍
浅析封建士绅反洋教的原因
孙福斌
贵州高校大学生德育状况及分析
周昌艳
汶川特大地震对完善我国震灾管理机制的启示
李祖辉
浅谈分析在情报失误中的重要性
张秋萍 张 静
论大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颜 琳
语篇教学模式下公外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
李玉萍
毛泽东、邓小平利益整合思想的比较
丁 玲
内外向性格学生社会策略培训研究报告
吴林兵
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及管理
郭立昌 魏玉梅
混沌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吴 卞
高职院校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刍议
欧阳静 宋冬冬
浅谈和谐校园建设中校长的地位和作用
韩淑胜
关于新生辅导员工作的探讨
李 锦
高校羽毛球课教学效果提升之我见
杨蜀莹
基于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外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唐嘉芳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刘青丝 鞠明明 黄晓雪
论图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
韩 继 胡倩茹
网络教学平台经济价值研究
苏媛媛 李文刚 刘 冲
贵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索
夏 天
音乐艺术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郭 萌
加强实践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夏晓翠 张文林
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方法研究
黄晓雪 霍 鹏 林 森
我国体育管理国际化发展环境及趋势分析
何 波
大学生信教给高校统战工作服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殷 丹 张仕吉 王丽华
优化社会环境激发军校教员敬业精神
郭 禾
语篇情报分析中的心理影响
陈 佳 张 静
邓小平的美国观
闫洪刚 王彩华 刘孜勤
选修课对公共英语教学的作用
韩喜华
如何充分发挥健美操在大学生健身运动中的实践意义
常忠慧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公关礼仪课中的运用
邸卫民
探求当代法律道德价值的实现路径
张 艳
关于在高师院校增设戏曲课程的探索思路
翟 静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蒋秀碧
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探讨
王 飞 钟 瑛 赵建涛
对奥运经济双重效应的反思及应对策略
陈洪年
浅谈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的思考
董 葳
试论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蒋爱军 雷 振
浅谈影响高校基层分工会工作的因素及对策
易铁山
试析“艺文双修”育人理念下艺术高校育人工作的完善
陆健文
实施“五大工程”做好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王顺芬
谈大学毕业生及时转换角色
梁杏允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中的问题与思考
张 磊 郭 璐
以人为本,拓展音乐教育新视野
黄乃星
加强高校权力运行监督的思考
陈瑞林
创新高职院校的就业思维
周俊杰 张秀艳
大学生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崔会东
在语文学习中领略美
刘明坤
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进生活区
彭 昱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王树清
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王兴怀
以就业质量为导向,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刘燕花 杨 宏 王晓萍
试论志愿者的心理激励对志愿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张 燕
浅谈西欧中世纪大学给予中国现代大学的启示
连 华 连书琦
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研究
管 巍 王立岩 曾 慧 侯 毅
论激励机制在高等学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李丙文
对高层次人才“水土不服”现象的管理学分析
李汉才 赵 莲
[文化自由谈]
国内外女性主义研究与广告中的性别问题
刘一鸣
试论绘画作品中笔触的审美特征
张晓雯
浅谈电影媒介对英语传播的作用
张 晶
浅析图腾崇拜对新疆传统色彩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董振辉
莫奈绘画艺术与德彪西音乐艺术的相似性研究
张爽婷
浅析法与正义的关系
孙艳新
以王文治的书画鉴藏为视角研究清初“董其昌书风”的盛行
张 函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承濒危民族语言文化
赵国宏
文人画家精神自由的觉醒
刘晓平
浅谈服装模特对发型美的把握
刘元杰
人文精神与大众文化批判
索邦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伦理价值观的三个重要变化
张力红
重新构建承德旅游定位
郑宝新
国画牡丹的传承与创新
罗 红
赫哲族服饰民俗特征探源
朱剑波
侗族“玩山歌”音乐形态探析
肖育军
新时期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观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胡良人
谈网络中高校图书馆期刊信息利用
崔丽娟
儒家“中和”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中的现实价值
朱 琳
[语言学方家要述]
论英语模糊语言的文学表现功能
黄纪针
简论《新视野大学英语II》词义编写顺序
何岩柳
四、六级英语口语考试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崔海英 徐志欣 王新伟
“东学西渐”与翻译活动的转向
曾尔奇
借鉴歌唱训练手段提高英语听说技能
陈陵娣
古诗英译之“得意忘形”
聂春阁 王 阳
从图式理论看专业英语阅读教学
胡琦蓉
高职高专英语测试效度问题的反思
冯丽春
黑人英语演变历程及发展趋势
周颜红
在英语写作中怎样掌握用词技巧
荣存花
汉语词根词缀化特点论析
张新红 刘 锋
语间负迁移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汉译英的影响
胡筱颖
汉英时间隐喻的对比研究
张丽娟
《世说新语》中的新兴介词
许秋华
元认知策略与大学英语词汇自主学习
韦 薇
不可消亡的日语敬语
叶 霞
英译汉成语化初探
查爱萍 谷素华
论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姜丽霞 李莉莉
期刊动态
最新征稿启事
2012年第一期目录
2011年第十二期目录
2011年第十一期目录
2011年第十期目录
刊社管理:
刊社用户维护与更新本网站请
由此登入
本周文章TOP10
人气栏目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浅析虎妞性格发展的轨迹及其美学...
诗歌
2006第9期
学院派论坛
2009第2期
文学评论
2009第4期
更多...
在线投稿
中文期刊网络传播阅读排行
刊社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刊例
|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主办:
山东文学·下半月杂志社
Copyright◎1997-2021
技术支持,电子版全球营销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66号
京ICP备10216796号-8
京公海网安备110108001919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ICP证060024